浅议检验检疫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构建

2016-12-01

  近年来,各地检验检疫机构不断推进依法行政,探索业务模式改革,但进口大宗商品检验检疫监管尤其不合格处置的自由裁量权依然相对集中而隐蔽。近期,山东检验检疫局对部分已试行进出口业务过程“三分离”加“双随机”等新模式的分支机构作了调研和分析,对检验检疫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构建提出一些建议。

  当前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部分检验检疫机构不同程度地对一线业务权力集中和自由裁量权问题进行了分解、规范和监督制约,但综合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三分离”试点中的监督管理、检验检疫、综合放行三个环节并非完全隔离,人力、执法车辆等资源需要同步充实调配,并且不同业务的风险点和制约措施存在差异化导致监管的重点及其风险点不同,检疫处理企业化操作的收费和监管等需要有机衔接。二是层级权力监督制约是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复合监督运行机制,在推行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过程中,部分业务人员因同一业务的分段管理而存在抵触情绪,不愿意接受监督更不愿监督领导,缺乏必要的信任和自觉,对职权分解及其监督的思想认识需要提高。三是从督察制度的分析、设计、规划、运行来看,现有的执法督察多关注执法工作的规范性和产品质量安全本身存在风险以及工作过程风险,对廉政风险关注不足。四是目前的监管力量多集中在出口领域导致进口环节人力资源紧张,新进人员考取执法证需要工作三年,岗位资格证过于细致导致业务人员需要同时具备多个岗位资格证书上岗等弊端,难以实现监管人员实行定期轮岗和双人同时上岗。

  权力制约监督机制构建中的启示

  通过近年来业务改革和实践,权力分解与监督制约机制的构建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有六方面启示。一是实施职权分解是前提和基础。自由裁量权是行为人以权谋私的根本,层级权力不清或没有分解界定必然造就权力集中和自由裁量权过大,并由此衍生权力寻租空间。二是加强制度建设是对权力有效管控的基本途径。规范体系文件的编制程序,对自由裁量权过大的环节通过文件修订实现分段分权界定,从制度上分解层级职权和责任,力避权力监督真空。三是优化内外监督手段是防控廉政风险的关键环节。制权是整个层级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关键,推进制权至少要做到层级间、岗位内部以及业务人员之间实现相互监督;外部监督力量也要得到充分发挥。如政务公开、申请公开、顾客满意度调查、政风行风评议、网络舆情搜集整理等关注问题隐患和负面声音,强化苗头性问题的整治和查处。四是运用现代科技是强化监督制约的必要手段。充分利用现代科技防控手段能有效地强化对权力行使的制约,有助于把权力关在笼子里。如可在进出口业务相对集中的敏感点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实施24小时全程监控并能追溯工作过程;对行政执法车辆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进行全程跟踪;配备自动执法记录仪等都具有辅助监控作用。五是落实责任追究是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持续有效的保证。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检不动摇的责任追究制度是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持续有效保证,各级领导须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做到明责、履责、担责和追责。六是思想政治工作是构建权力制约机制的有益补充。“心存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通过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警示,“让干部有如履薄冰的警觉”是新时期党内监督的重要要求。

  权力监督制约机制的初始构建

  通过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改革与构建的实践,证明在风险分析基础上推行权力分解、运行、监督和管控措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并最终统一在依法行政这条主线上。

  一是将所有检验检疫业务作为一个整体探索实施更大框架的“三分离”模式来研究,选取相对成熟的分支机构,探索设置综合检务处(科、组)、检验检疫处(科、组)、监管稽查(科、组)处,分别负责辖区所有业务的出证放行、现场查验、注册登记及其后续监管,构建科学合理分段业务衔接和办理机制,实现科学分权。二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设备实现检疫监管过程的监督和再现。如利用电子平台完善岗位设置和权力分解,设置电子密钥和密码,防止一人操作全流程;使用执法记录仪记录业务办理全程情况;通过微信群动态显示执法者的行动轨迹和执法行为,以杜绝弄虚作假和暗箱操作。三是将执法过程、验放顺序、检出结果、跟踪验证、流程时限等公开公示,公开办事程序和结果,畅通监督投诉渠道。四是科学界定并有效解决岗位资质的问题,鼓励实施双人上岗和定期轮岗。五是优化督察和稽查程序,监督部门敢于正视并发现问题,彻底堵塞漏洞。

  任何权力制约机制都不是万能的。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加强一线业务人员的“三观”教育,也是构建权力制约机制不可或缺的措施。

  山东检验检疫局 李西峰 任庆明

  (来源:《中国国门时报》2016年12月01日)